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沈晓明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要求 努力解决琼州海峡运输“过海难、过海慢”问题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成功案例与行业经验
 
能源行业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及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www.yangzz.com

作者: 轶名 日期: 2012-06-05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将在3—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中国的人均排放水平仍只有美国的1/4、日本的1/2,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

“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领域之一,不但国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2011年3月1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据2011年3月权威部门消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规划将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参与了这一规划的起草,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目前该规划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上报国务院。

业内人士认为,预计新能源发展规划出台后,未来十年我国新能源投资将达5万亿元。这一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智能电网等七大方面。在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进行了部署。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2007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2008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在不利经济形势下仍保持了30%的高增长。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突破4000万千瓦,风力发电能力排名世界首位。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为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进入2010年以来,政府将“调结构”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大势所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由于看好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商机,大型能源集团,民营企业、国际资本、风险投资等诸多投资者争相发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乐观。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

据规划预计,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可以预见,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能源安全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预测预警体系,对于我国应对复杂能源局势,在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至关重要。

同时,能源预警为预先防范和控制能源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为能源投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经济协调、能源消费引导等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能源预测预警应主要包括能源供需、能源消耗和能源需求5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能源供需平衡状况做出判断并对能源短期的供给价格做出预警;对能源消耗设置警戒线;对能源需求增长进行预测。

(1) 能源供需预警

能源供需不平衡是导致能源紧张或危机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耗量逐年增长,但能源供应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平衡差额只能反映能源供需差量,并不能反映能源供应紧张程度。能源消费量不易统计,但是能源销售量可以间接反映能源消费量。为此,我们把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与能源销售总量之差和之比,作为能源供需平衡状况的预警指标。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为国内所有能源开采企业的能源生产量、能源进口量和能源回收企业的能源回收量之和与能源出口量之差;能源销售总量为国内能源生产企业的能源销售量与相应的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及库存能源销售量之和。用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与能源销售总量之差衡量能源供需差量,用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与能源销售总量之比衡量能源供应紧张程度。当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与能源销售总量之比小于1时说明能源供应紧张,当等于1说明能源供需平衡,当大于1时说明能源供应充足。相应地,能源供需差量给出了能源短缺或充裕量。同理,可以给出各类重点能源的供需差量和供售之比。

(2)能源价格预警

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致使我国能源供给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加。然而国际能源价格不仅受供需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军事、外交等的影响。各国能源的生产和销售都服从该国的大政方针,如交易对象、抵制对象等。同时,美国还控制着一些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国际上,由任何原因导致的石油产量减少以及石油价格上涨,都会迅速引起国内石油价格的上涨,甚至引起其他能源价格上涨。因此,关注国际时事政治、中国周边局势等外部环境,分析各种变化对国际能源交易的影响,估计其变化趋势,预测我国能源价格的波动程度,帮助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由此导致的损失。

(3) 能源消耗预警

近年来,我国经济粗放式增长,单位GDP能源消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为1.21tce,2005年为1.43tce,2004年为1.58tce。按现行汇率算,我国单位GDP能耗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约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2004年,我国的GDP按当年汇率计算为1.9万亿美元,约占全世界GDP的4.4%,为此消费煤炭20亿t,.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35%;消费原油3亿t,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8%。

我国GDP能耗很高,主要是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耗能装备技术水平较低等造成的。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第三产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2/3以上,美国高达70%。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一次能源转换有25%的节能潜力,终端消费有26%的节能潜力,一次能源消费的平均节能潜力达26%。“十一五”规划中,我国单位GDP的能耗要降低20%左右。由于我国消源消耗利用率极低,五年内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艰巨。

2006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虽然下降了1.23%,但比年初预定的目标下降4%左右尚有相当大的距离,为了在“十一五”规划中确保实现单位GDP的能耗要降低20%,需要建立我国能源消耗预警体系,从而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控,及时调整能源政策。由于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大,由此我国节能重点应放在第二、三产业上。对于第二产业,可以定时按省(或市)统计该产业产品的规格及数量和相应的各种能源消耗量,计算其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然后,以当年第二产业的节能降耗目标为标准,加大能耗较高行业的税收,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指标之一。至于第三产业,应该建立以节能建筑和能源价格机制为重点的预警体系。定时统计各省节能建筑面积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比例,分析能源价格机制的节能效果,然后促使各省根据各自第三产业的节能目标做出调整。

(4)能源需求预警

近十几年以来,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投资的加速增长,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明显上升。由投资形成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990年为35.2%,2000年为36.4%,到2005年该比重超过48,6%。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09870亿元,比2005年增长24.0%,增幅虽然较2005年回落2.0个百分点,但占GDP的比重约为52.5%。投资占GDP如此高的比重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的。有数据显示,中国钢铁行业仅闲置的产能就超过2005年日本的钢铁产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2006年10月说,截至9月,至少有50%焦炭行业的新建投资是违反宏观调控措施的,在煤炭、水泥、电力和纺织品行业,违规新建比例分别为42%、35%、26%和22%。我国经济在投资领域出现的结构性过热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投资增长必然会引起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依据投资增长与能源消费量增长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投资增长速度预测能源消费量的增长情况。因此,对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预警,可以通过对投资增长速度的预警来实现。同时,投资增长在先,能源消费增长在后。所以,为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就必须首先控制投资增长。而为了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就需要控制土地供应和信贷发放,提高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的准入门槛。

 

最新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