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沈晓明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要求 努力解决琼州海峡运输“过海难、过海慢”问题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市场研究和行业资讯
 
中国行业深度研究

水产品加工业分析报告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www.yangzz.com

作者: 轶名 日期: 2014-12-03

摘 要

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水产品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城乡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证经济建设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水产品生产已成为世界第一,但人均占有量还比较低,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水产品加工产量一直在逐年增长,但存在水产加工品品种仍较少,出口途径较单一,质量不高、水产加工量比例较低、加工技术含量低和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也说明了这几年新产品的研发还不够,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我国“十五”计划明确规定,要大力发展水产精深加工产品,要调整产品结构,培植开发名牌产品,扶持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水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管理系统,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入WTO将对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既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水产品加工业将面临的冲击与影响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之一。

根据对我国水产品比较优质的分析,我国水产品总体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只表现在粗放的总量上,且品种间有差异,形势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中国有企业失去了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而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则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成为了行业的中坚。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两家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我国肉制品加工企业的方向。

通过对我国水产品加工业,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费水平的上升,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将开始飞速发展,逐渐提高保健型、安全型食品的比重,生产结构由低档向高档转变,不断产品附加值。但行业内规模经济效应已经出现,技术和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又面临国外企业的冲击,必须重视行业风险控制。

1.水产品加工业概述

1.1行业基本概念

水产品指供食用的海水或淡水的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动物、藻类以及除水鸟及哺乳动物以外的其他种类的水生动物。

水产加工品指以水产品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腌制品、糟醉制品、干制品、薰制品、油炸制品、罐头制品、鱼糜制品、调味品、调味软包装即食制品等。

水产品加工业包括冷冻水产品加工业、干制水产品加工业、腌制水产品加工业、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业及其他水产品加工业。

1.3行业特点

1、生产原料易于取得,对原料品质、贮藏、运输的要求条件不高,可开展生产地域广泛。

2、产品生产、贮藏、和运输易受自然条件与流行疾病影响,产品保质期不长,需冷藏链支持。

3、中外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我国水产品仍然以鲜销为主,水产加工品品种仍较少,出口途径较单一,质量仍不高,近年来新产品的研发较少,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4、行业的正常运转需要规律性的卸货支持,我国渔获物不尽能满足本国水产加工业原料需求,而且可供出口。

5、由于水产生产有偶然性和波动性,水产品的生产很需求易出现脱节,恰当的市场调节机制可以规避风险,从而使得生产组织实施能使水产资源合理配置。

1.4行业产业链分析

水产品加工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二产范畴,是轻工业中食品工业的子行业——食品加工业的一部分。

2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历程

2.1国际水产品加工业概况

2.1.1国际水产品加工业现状

1、生产现状

近年来,世界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1999年世界水产品产量达到12617.7万吨,比1990年的97854.4吨增长近29%。世界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美洲的秘鲁、美国、加拿大,以及北欧的挪威和丹麦等国家,上述国家的水产品产量差不多占世界总产量的60%。其中中国是世界头号渔业大国,以1999年为例,中国水产品产量达4003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1.7%,其次是秘鲁和日本,分占世界总产量的6.7%和4.7%。

2、贸易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水产品需求的增长,水产品贸易也迅速增长,到1995年水产品出口额已达520.3亿美元,比1990年的357.1亿美元增长近45.5%,但自1995年以来水产品出口额增长缓慢,1999年世界水产品出口额为528.8亿美元,与1995年基本持平。水产品出口国主要有泰国、挪威、中国、美国和丹麦等国家,1999年以前泰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出口大国,2000年泰国出口势头有所削弱,被挪威和中国超过。水产品已成为泰国和挪威主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以1999年为例,两国的贸易顺差分别达到32.7亿和31.5亿美元,中国紧随其后,贸易顺差为18.3亿美元。水产品进口国主要是日本、美国、中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

2.1.2国际水产加工趋势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农业:迈向2015/30年》报告中,预测了未来30年全球食物、营养和农业发展的趋势。就全球角度而言,鱼类能提供人类约16%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在20世纪90年代,水产养殖曾以每年10%的速度持续增长,水产养殖占全球总渔产的比率倍增,至1999年高达26%。在未来30年内,全球渔业将按照20世纪90年代渔业发展的方式,继续从捕捞渔业转变为水产养殖,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海洋渔业在全球总渔产的比率将继续下跌,预测每年海洋的最大持续产量约为1亿吨,假设迄今尚未开发的包括南极虾、中深海鱼类和鱿鱼在内的大量水产资源可被利用,前项数字仍高于1990年每年0.8亿吨至0.85亿吨的渔获量。同1990年一样,不足渔获量将由水产养殖予以补足,并将以每年约5%至7%的速度增长,且至少持续到2015年。

该报告指出,水产养殖种类将有所改进。传统的育种、染色体操作和杂交已产生显著的贡献,今后可预期的是使用北极鲽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移植大西洋鲑鱼体内,以增加其对寒冷海水的抵抗能力。不过目前并无任何水产养殖业者生产及行销此种经基因改造过的鲑鱼供人类食用。假如此种养殖活动持续下去,大众关心的基因改良物种的课题,将有必要经过危机评估并强调可持续利用的政策。

另外,未来将会出现水产养殖所驯养的许多新鱼种,例如现为捕捞渔业大量捕捞的大比目鱼、鳕鱼和金枪鱼,其水产养殖产量最后将会很高。假如能适时研究出新的技术,至2015年时养殖鲟鱼产量每年可高达100万吨至200万吨。不过环境问题将有可能改变水产养殖焦点,并从沿岸养殖区转为高密度陆上养殖系统。增殖渔业也势必扩大现有规模,但需考虑能否解决放流天然环境中动物的所有权问题而定。迄今为止,日本是全球惟一大规模从事增殖渔业的国家。

2.2我国水产品加工业概况

2.2.1传统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水产品加工产量一直在逐年增长,从1998年起,加工原料已连续3年突破1千万吨,水产品加工所占的比例基本上保持在2.9%--3.0%之间,说明中国水产品仍然以鲜销为主。这反映了中国水产加工品品种仍较少,出口途径较单一,质量仍不高等问题,也说明了这几年新产品的研发还不够,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2001年,除了腌熏和其他水产品类有所下降外,各类不同水产加工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冷冻制品、干制品、鱼糜制品和动物蛋白饲料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冷冻制品一直占加工品的52.2%;而鱼糜及其制品年均增幅达30%左右,列所有水产加工品增幅之首。在出口的加工产品中,中高档的精、深加工产品,如烤鳗、鱼糜制品、鱿鱼干和冷冻调理食品的数量增加,说明中国水产加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我国的水产品加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地区。从加工产品的数量与所创造的产值比考察,江苏、福建和浙江分列前三位,然后依次为广东、山东、辽宁和广西,而产值比越高说明其精深加工品种所占的比例越大,附加值就越高。就加工产品而言,冷冻水产品、干制品、灌制品、鱼糜及其制品和动物蛋白饲料均有所增长。其中,冷冻水产品仍然是主要加工品种,占52.6%;干制品主要产自福建和山东,产量均有所增加,分别占干制品总量的42.5%和29.1%;腌制品除广东外,均有较大幅度下降;罐制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2000年的产量比1999年增长了2.1倍,占全国水产罐头的65.4%;鱼糜和鱼糜制品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福建和浙江,产量均有所增加,市场前景看好。

资料显示,各省淡水鲜活销售市场已饱和,因此,如何推进淡水鱼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压塘”现象已是提高淡水鱼养殖和加工经济效益刻不容缓的事情。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4个纯淡水鱼加工的省份中,湖北仍以冷冻水产品和鱼糜制品为主;江西以干制品和冷冻品为主;湖南的产品结构分布较平均,腌制品、冷冻品、干制品和鱼糜制品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冷冻品和干制品;而安徽则以冷冻品为主。

2.2.2新型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1、烤鳗加工业现状中国从1982年开始引进日本设备发展烤鳗加工业,至1996年已发展到有50多家烤鳗厂,年烤鳗产量达35200吨,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但其中85%--90%是出口到日本去的。江苏龙山和广东金曼集团是我国集鳗苗培养、成鳗养殖、烤鳗、饲料生产和科研为一体的2家最具规模的鳗联集团。

2、鱼糜和鱼糜制品加工业现状近3年来,中国的鱼糜制品产量以年均30%的速度在增长。至2000年底为止,有冷冻鱼糜制品生产线22条左右,模拟冷冻鱼糜制品生产线30条左右,烤竹轮生产线14条左右,鱼香肠结扎机10条左右,油炸制品生产线10--12条,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而且还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档次的鱼糜制品和冷冻调理食品,其中,模拟食品和冷冻调理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3、紫菜加工业现状藻类2000年产量为122.2万吨,其中紫菜篮子4.82万吨,占3.9%。目前共引进紫菜加工生产线220条左右,其中180条左右生产线分布在江苏。实际生产80多亿张紫菜,产值15亿余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为第一出口大国,90%产品外销。目前,紫菜生产设备已能国产化。

4、海洋药物研究现状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工业是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研究领域,中国从80年代以来,通过自己的研究,在海洋药物的研究和生产中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提取河豚毒素成功并取得高纯度的结晶,从而获得美国FDA认可并进入国际市场,结束了日本公司独霸市场的局面。

以中国东方鲎为原料制作鲎试剂获得成功,并在试剂标准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从刺参中提取黏多糖,在抑制肿瘤及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研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目前都已工业化生产。

2.2.3中国水产加工业未来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渔业产量和水产加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令人惊喜的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使中国的水产加工企业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从资源、产品质量安全和开发新产品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

  首先,要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捕捞和淡水养殖业。针对目前我国国情,必须调整远洋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大洋性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实现由向数量要效益到向质量和深加工要效益的转变。同时,继续大力发展淡水和海水的养殖业,但必须注意解决水域污染的问题。从这一意识上说,我国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域环境,是发展淡水养殖的潜在地区,而目前在淡水养殖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地区已出现“压塘”现象。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加工的研究和投入,使养殖--捕捞--加工形成一条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其次,要加强水产品加工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根据水产品原料易腐、不易保藏的特点,要加强企业领导和员工对水产品加工中的质量和安全意识的认识并规范操作。美国从1997年12月8日开始实施HACCP法规。从此,欧共体、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新西兰、印度等国都陆续实施以HACCP为原则的质量管理规范,目前,HACCP规范已成为全球水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共同标准,WHO和FAO也正式认可并推荐其在全球实行。我国政府部门对此规范也非常重视,至今已联合美国渔业局在中国举办了多期有关HACCP的培训班,1999年2月成立了“中国水产品质量认证管理委员会”,并组建了“中国水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一些大型骨干水产企业已陆续实施了GMP、SSOP操作规范和相关产品的HACCP认证,但仍有不少企业尚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必须加强进行宣传和教育,对水产品加工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进行必要的培训、规范和改造。

   再次,就是要加强对水产医疗保健食品的研究和对水产废弃物的开发利用。人们每年从海洋中直接捕捞1.4亿多万吨水产品作为食品和加工鱼粉、鱼油和海藻化工产品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活性物质已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已成功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甲壳多糖类、海绵糖脂类、蛋白磷酸酶、抗肿瘤物质、海藻脂肪酸氧化酶和糖蛋白、鲨鱼软骨素、多肽类、内酯二

   萜类、氨基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各种海洋生物毒素,作为人类的保健食品和新的药源;同时,还对水产品加工中大约49%左右的废弃物进行充分利用,开发蛋白胨、鱼骨粉、鱼鳞胶、鱼精蛋白和鱼皮革等产品,以降低水产品的价格,提高企业的效益。因此,水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在生产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投入的力度,以开拓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已加入WTO组织,如何迎接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每年举办的中国渔业博览会上可知,外国的一些渔业公司和水产加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都看好中国的大市场并在力争进入这一市场,尤其是北欧4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美等国家。然而,由于中国政府对进口水产品征收高达25%--27%的关税,因而使产品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而目前进口的鱼粉和鱼油的价格已与国产产品相当,且质量较国内产品好,因而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下降,国外的水产加工品将以质好价优的特点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在2000年的油价上涨后,渔船出海捕捞的成本将大幅上升,这样一降一升,将导致国外水产品长驱直入打入中国市场,并对中国的水产加工企业产生较大的压力。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加强企业间的联合,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企业生产和管理成本,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水产加工企业在加入WTO后立于不败之地。

3行业发展环境

3.1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法律法规

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除各行业、企业都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外,还必须遵守规范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

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管理水平一直较落后,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业部于1997年提出制定法规性文件《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填补了缺乏行业统一的水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的空白。1998年又将其列入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由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SC/T3009-1999《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已由农业部于1999年10月13日批准发布(农市[1999]146号文“关于颁布《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的通知”),自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从此我国水产品加工的质量管理就有了可为生产企业操作使用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它是开展水产品质量认证的标准依据,这表明我国HACCP的推广应用进入了法制轨道。

在制定的技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下,《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的原则和特点是:一、与国际通行的水产品加工质量保证标准接轨;二、作为水产品质量认证的技术依据,明确了本行业的通用、特殊要求。

《产品质量法》第九条规定“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国家参照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行ISO9000族标准并进行质量认证,取得显著成效。ISO9000族标准体现了工业化程度高的机电行业建立质量体系的特点,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可按照符合顾客约定的要求来确定,并强调企业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工作中关键的因素,但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固有部分连同包含的大量书面工作,太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而HACCP体系强调的是食品的安全卫生,是一种系统性强、结构严瑾、理性化、有多向约束,适应性强、效益显著的以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方法。

    HACCP概念的普遍原则是使人财物力用于最需要和最有用之处,使得HACCP在通常缺乏人财物力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极为理想的工具,促使一个不发达的企业能生产可出口的安全食品是HACCP在生产程序或新布局上进行的变革。

HACCP已被世界范围内许多组织认可,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大力推行它,1996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水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会议向各国政府建议推行HACCP。

其他相关法规还包括卫生部为加强对水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而颁布的《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农业部和国家工商管理局为了引导、规范水产品市场主体,加强水产品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渔业经济协调发展,制定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

3.2加入WTO对中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影响

3.2.1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

    在我国水产品生产、加工工业和贸易流通,分属农业、内贸、外贸三个系统主管,工商、税务、技检、卫检、银行等相关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支持,这种格局显然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变化的需要。由于在许多方面我国将与国际接轨,势必将会对目前限制企业发展的各种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产生冲击,中国企业在企业注册、人员出入境、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

生产经营的有序竞争、公平税赋、银行信贷等诸多方面将得到更加宽松的环境和实惠。

3.2.2对水产品价格的影响

     目前我国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的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就水产品(含水产加工品)的人均消费量而言,并非是总量过剩,而且许多产品的生产是以出口贸易为主。

3.2.3对水产品加工业和贸易等的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的影响

      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市场融为一体,消费者对商品的挑选余地更宽,价廉物美的健康食品将占市场主导。加入WTO后将从根本上打破现有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体制,在产业结构、企业布局、产品质量、品种、生产结构、就业结构等将更趋合理。企业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众多中小企业与知名品牌的大企业的联合也将加快。加入WTO后,企业发展的大型化和生产、市场的多元化,促使政府对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将更加重视和严格,无形中也就加大了生产成本,迫使企业加强对生产原料的综合利用,因此也会对水产品加工业产生保护和推动作用。

3.2.4对水产品(含水产加工品)贸易及加工业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中国的水产品进口关税税率与许多国家相比还较高,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再出口则采用先征后退的方式交纳关税和退税,但退税率远远低于所交纳的关税。此外,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发展远洋业,对远洋渔业企业在国外自捕运回国内销售的产品免除关税、进

口环节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加入WTO后,中国水产品市场长期依赖的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高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将受到巨大冲击,各种非关税措施将被禁用,各种过高的关锐将转化为相关的等效关税,并逐步按规定削减。

3.2.5中国水产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加入WTO的形势

     加入WTO后,必然使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布局和管理得到有效控制和规范,水产品贸易的市场流通更加顺畅,将会形成以重要渔港或港口和大城市为主的一级批发市场,以水产品主销区和主产区为主的二级批发市场,水产加工企业也逐渐向主产区、主销区和一级批发市场靠拢。

3.2.6对水产流通与加工业行业协会的影响

    加入WTO后,水产流通与加工行业与国际接转后,原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调控的行业管理行为和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将逐渐交给行业协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行业协会的管理权也将最大程度地交给行业内企业,行业协会将会在行业的稳定发展和实施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3近年来我国水产生产特点

从1996年到2000年,我国渔业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社会渔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3.1.1996--2000年水产品产量的主要统计指标

      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水产总公司的统计年报汇总,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由1996的3288.12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4278.99万吨(按1996年颁布的渔业统计新标准进行统计),5年累计增长990.88万吨,平均年增长量为198.18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11.5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年间增加了525.86万吨,平均年增长量为105.17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12.77%;淡水产品产量5年间增加了465.02万吨,平均年增长量为93.01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10.15%。

4.3.2.1996--2000年水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5年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呈现单边上扬态势,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海水产品总产量和淡水产品总产量波动情况基本与水产品总产量波动情况同步。自1998年以后,海水产品总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而淡水产品总产量增长相对平稳。通过5年间产量的变化,可以看到从1996年到2000年,是我国水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5年,5年间我国水产业最显著的特点是:

(1)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各级政府以“大幅度提高水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为核心,把大力发展水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加强对水产业的指导,积极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病害防治,渔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已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业得到持续的发展。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均衡供应能力,促进了水产品流通市场的建设。在5年里,沿海主要省区大力开发名牌产品、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水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效益有较大提高。据统计,全国水产加工品总量从1999年的431.2万吨发展到2000年的651.52万吨,增长了220.32万吨,累计增幅51.09%。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2000年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水产品成交量为1955.49万吨,比1996年的1015.6万吨增长939.89万吨,累计增长率为92.55%;成交金额为2072.37亿元,比1996年的1134.71亿元增长937.66亿元,累计增长率为82.63%。另据海关提供的资料,2000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05.4万吨,对外贸易总额达到56.8亿美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186.4万吨和14.2亿美元,其中,2000年出口量为153.4万吨,出口额为38.3亿美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73.2万吨和7.8亿美元,在农产品出口创汇额中占首位。

     我国水产加工业的产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初步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拉长了渔业产业链,实现了水产品的二、三次加工增殖,水产品加工向系列化、多样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各地还开展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国际通行的水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的培训和实施,保鲜、加工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5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5.1我国水产品的消费特点

5.1.1市场差异大

     水产品既包括为满足个人及家庭生活需要的消费品,又包括为满足渔业企业养殖、捕捞、加工需要的生产资料。我国水产资源丰富,由于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购买者选择余地很大,他们往往会对商品的品质、功能、价格进行比较。另外,由于购买者的职业、文化水平、个性、爱好、价值观等的不同,对商品需求的差异性较大,这就使水产品市场本身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水产企业需要将市场按不同的因素进行细分,有的放矢地开展促销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获取最大效益。

5.1.2实质产品重于形式产品

     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是一个日益复杂的整体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实质产品,指产品的基本效用和用户购买产品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形式产品,包括产品的品质、特征、品牌、形态、包装等;延伸产品,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包括提供信贷、安装调试、免费送货等。消费者购买行为受购买动机支配,水产品消费者主要受理智动机影响,求实倾向突出,对水产品市场来说,实质产品重于形式产品。因此,水产企业应强调商品的质量和功效。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品安全卫生和营养口味的需求。

5.1.3市场界限明确

     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水产品消费量比农村高出一倍左右,1999年上海城镇人均消费水产品27.8公斤,而农村是14.2公斤。就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水产品消费水平远远低于东南部地区,1999年户均消费水产品东部地区39.44元,中部地区7.7元,西部地区7.54元。就品种和消费习惯而言,淡水鱼主要以当地消费为主,有较强的地区消费特点,流通半径仅有数百公里至数十公里。而带鱼、大小黄鱼、虾蟹类、海带紫菜干品以及水产加工品却流通于全国各地消费市场,高档水产品主要集中消费在大城市和少数中等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说明水产品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5.1.4新产品推出时间逐渐缩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原有传统的水产品种,已不能满足消费需要。因此,我国研制的水产新品种以及从国外和港台引进的项目、技术越来越多。国外先进的渔业生产技术,新品种很快即进入生产领域,推向市场,一度成为市场的热点。如沿海地区针对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需求,发展鲍鱼、真鲷、牙鲆、河豚等海珍品。从国外引进的罗非鱼、革胡子鲶、淡水白鲳、加州鲈、罗氏沼虾等从引进到育苗,养成两年就出成果、出效益推向市场。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引进了大量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积极发展营养保健品、方便食品、小包装产品、鱼糜制品、调味品等高附加值水产品加工产品。仅用2—3年时间先后研制开发出数百种水产加工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亦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2我国水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5.2.1我国目前水产品市场的基本状况

      80年代以来,我国渔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渔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水产品总量大幅度增长,流通和加工环节也大有改善。一方面,我国水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首先,在水产品主产区和销区兴建了一批水产品批发市场,为水产品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场所、检量检质、保鲜保活、储存运输、市场综合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其次,从规范市场行为入手,制定了水产品市场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市场垄断和非法交易,使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能够比较正常地得以发挥。三是注重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从1993年开始,农业部渔业局与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农业部信息中心共同组建了全国水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另一方面,产生和壮大了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相配套的综合性水产企业,水产品加工突破了长期以来品种单一、加工方式简陋的落后状况,成为联系生产、促进消费的重要环节。1997年我国水产品冷藏能力达112.8万吨/次,冻结能力达8.6万吨/日,水产品加工品总量达4983541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3.8%。目前我国水产品市场繁荣,水产品人均占有量1997年达29.1千克,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约10千克,对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1、水产品市场货源充裕,上市量大幅度增加。1997年全国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水产品交易量达1246万吨,比90年代初增长了3倍还多。

2、上市品种丰富,规格增多,质量提高,适应了各个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各个品种、规格、等级的水产品在市场调节下价格拉开了档次,大大提高了生产经营者提高水产品质量的积极性,使得鲜活名贵水产品应季登市,各类水产品加工食品也丰富多样。

3、水产品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大宗品种价格稳中有降。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但水产品价格却一直比较平稳,大宗品种价格稳中有降,带鱼因减产价格略有上扬。

 ............


最新案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