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经之路,但注定不会是一条平坦的路。“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推动着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找到了突破口。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1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特别提款权(SDR)。
IMF总裁拉加德在发布会上表示:“人民币进入SDR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对中国政府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进步的认可。”
正如拉加德所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最近几年在逐步加快, 特别是从“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币互换、人民币跨境业务迅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就占了10个。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更进一步扩大了贸易结算领域和人民币的使用,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着民币计价及支付走向沿线各国。
俄罗斯第三大石油生产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从2015年初开始,一直用人民币结算向中国出口石油。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指出,使用人民币结算在增加便利性的同时,也可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性。
杰尼索夫表示,人民币作为世界性的货币越来越被认可,不仅是中俄双边认可,而是世界范围。俄罗斯的公司对用人民币结算很感兴趣,因为这样的话很方便,收到人民币以后可以用人民币直接去买中国的产品。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这可以帮助俄罗斯和中国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性。
作为有着4700公里的陆路连接线的近邻,中国和蒙古国之间的商贸、经济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蒙古的商人和消费者虽然大多不会说中文,但是如果你到蒙古集贸市场结账时一说人民币的计价单位“元”,商家都能听懂而且乐于接收。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不仅方便了中蒙商人,也推动着中蒙贸易的发展。
蒙古国驻华大使苏赫巴特尔介绍称,蒙古国外贸出口的近70%流向中国,同时进口的近30%来自于中国,在外贸当中,直接用两国的货币,不需要去用美元等第三国货币,对于方便两国之间的贸易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更加便利。我们两国之间的货币互换的量也从最初的100亿逐渐提升到了现在的200到250个亿规模,这将进一步驱动蒙古经济和贸易的繁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从2009年底的0.02%提高到2014年底的2.47%,五年间增长了120多倍。到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初期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并有望在两年内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表示: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中国企业海外配置资源,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共享发展成果。
潘英丽分析称,人民币国际化的终极目标是发行国变成一个全球银行,通过全球资本运作获取相应回报。中国主导的货币体系一定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我们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到海外配置资源,主要是要促进当的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获取回报,分享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