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沈晓明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要求 努力解决琼州海峡运输“过海难、过海慢”问题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_编制项目水土保持方案_可行性研究报告_资金申请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市场研究和行业资讯
 
数据分析和行业资讯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南方能投资顾问:www.yangzz.com

作者: 轶名 日期: 2014-11-11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 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现状   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2.1.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1]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1]

2.1.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2]

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向其他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田园管理机达到万台。[1]

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以1996 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 年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加到一个多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即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1]

2.1.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类似于今天的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我们积极支持这类活动在中国开展。[1]

2.2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相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1%,而农机动力拥有量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50.2%;西部地区耕地占23.7%,农机动力却只有15.3%,相对动力拥有量为2.4:1[3]

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最低, 原因在于其不利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改善这一状况应采取的措施: 利用中国加入 的机遇, 因地制宜, 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 合理地选择农业机械、机械化技术及机械化环节, 借鉴外国与国内其它地区的经验, 集成有关的技术、措施和政策, 在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的措施、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 通过农业产业化、信息技术、适用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 还需要一套全国性的法规政策体系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

2.2.2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1]

2.2.3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国有0.25 亿hm水田,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主要靠手工作业,机械播种、插秧只占种植面积的2.2%,机械收获占2.5%,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机播水平的1/10 和机收水平的约1/5,严重地制约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南方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抛荒现象与水稻机械化严重滞后具有直接联系。在农田作业各主要环节上,收获机械化是水平较低需求最大的一类。此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3]

2.2.4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需要5万~10万元,小型的需要0.3万~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三是“效益差”。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2.5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差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下滑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2.2.6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机总量增长较快,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仍较慢;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已开始向一些特色产业应用,但应用的步伐仍较慢。

2.2.7农机具科研开发配套系统建设落后

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当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亟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资源状况等以下将深入剖析这几个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3.1劳动力因素

3.1.1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分散性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土地面积以至于可耕地面积的有限性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土地的分散经营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加而越分越细。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甚至会造成耕地的弃耕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

3.1.2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阻碍农机化的实施。

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其前提是城镇及乡镇企业能够提供相当的工作岗位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或者说是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

3.1.3农民人均收入过低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民收入包括农业产业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国家对农户的政策性支付。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工农剪刀差现象严重。再加上现阶段农产品基本上已呈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伴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民进城打工越来越难所有这一切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户根本无法购置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机械设备。但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农机品种多、数量大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若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生产就会出现萎缩大量农民就滞留在小块农田上不能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

3.2土地因素

我国农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虽然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并且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很多地方保持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表现为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规模狭小也有碍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

4 中国农机化发展策略与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4]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将是农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农机企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也是国内农机工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为了能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审慎对待自身行为。

4.1 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

在农机化结构调整上:一

最新案例
更多>>